口腔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xe60e;口腔科普&xe60e;健康宣教&xe60e;城北门诊部&xe60e;详细

颌骨囊肿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5-20 11:27:44本文来源: 城北门诊部 文/肖遥

口腔颌面部囊肿较为常见,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软组织囊肿和颌骨囊肿两大类。其起源有牙源性(如根端囊肿、含牙囊肿)、滞留性(如粘液囊肿、舌下囊肿)及胚胎发育性(如面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皮样囊肿等)。其中以根端囊肿、粘液囊肿、舌下囊肿较多见。

分类:

(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 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症状:口腔颌面部囊肿逐渐增大时,可影响颌骨和牙齿。如颌骨骨质因受压而吸收、皮质层变薄,向外膨隆,触诊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邻近牙齿可被挤压而移位或倾斜。

口腔颌面部囊肿并发症:位于口底的囊肿体积增大时,可使舌体抬高,影响言语及吞咽。

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预防感染用药5~7日。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物,其与周围组织间有很明显的界限,所以手术很容易摘出。手术创伤很小,且本病非手术治疗无效,所以一旦诊断确立应予手术治疗,切勿使用放疗或化疗,更不宜使用民间一些不明成份的药物内服、外敷,少数并发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治愈标准

1.治愈:囊肿完整摘除创口基本愈合;

2.好转:治疗后囊肿尚有残留;

3.未愈:并发感染者行抗炎治疗或切开引流后感染症状有好转但未手术摘除囊肿。

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预防感染用药5~7日。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物,其与周围组织间有很明显的界限,所以手术很容易摘出。手术创伤很小,且本病非手术治疗无效,所以一旦诊断确立应予手术治疗,切勿使用放疗或化疗,更不宜使用民间一些不明成份的药物内服、外敷,少数并发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治愈标准

1.治愈:囊肿完整摘除创口基本愈合;

2.好转:治疗后囊肿尚有残留;

3.未愈:并发感染者行抗炎治疗或切开引流后感染症状有好转但未手术摘除囊肿。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颌骨囊肿是什么?
&xe621;
&xe68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